1950年,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Alan )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电脑能思考吗?》,首次提出“机器思维”的概念,这也就是所谓的图灵测试。他认为,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且不被识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就可以说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于是在此后的72年里,人类一直在努力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直到时间来到2022年11月30日,的CEO山姆·奥特曼(Sam ) 在推特上写道:“今天我们推出了,尝试在这里与它交谈”,然后附上了一个链接,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一个帐户,免费与的新聊天机器人交谈。

结果显示,不仅能够回答连续的问题、生成文本摘要、翻译文档、对信息分类、写代码等,同时还会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并拒绝不恰当的请求等。

因此,该消息一经发布,就在五天内拥有了超过100万人次的玩家,这可是花了10个月才达到的里程碑。而2个月后,更是一举收获了1亿全球用户,再次创造了全新纪录。

那么,一跃成为现象级AI产品的究竟是什么?它背后有哪些核心技术?它会替代搜索引擎吗?会让人类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吗?在未来,它将带来哪些变革和新的机会?目前,全球还有哪些类似的模型和应用?……

如此种种,仅是理解其名称——GPT( Pre- ,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并不足够。包括《哈佛商业评论》在内的专业书籍杂志,一直以来也对“机器与人类的新规则”保持着密切关注。如果想要搞懂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从而及时把握最新发展趋势,不妨收藏本期书单,尽兴“悦”读~

01| 《生命3.0》

可以说,如果人工智能有几本煌煌巨著,那么本书就是其中的《天演论》——本书作者、未来生命研究所创始人迈克斯·泰格马克将生命分成三个阶段:人类只能算第二阶段,能学习新知识,但不能随便升级自己的身体,因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称为“生命2.0”;而人工智能则是“生命3.0”,可以随意升级硬件和软件。

基于此,他从物理学家的角度对宇宙进化和人类的终极未来进行了全方位的畅想,从我们能活到的近未来穿行至1万年乃至10 亿年及其以后,从可见的智能潜入不可见的意识,重新定义了“生命”“智能”“目标”“意识”,并澄清了常见的对人工智能的误解,以全景视角探讨了近未来人工智能对法律、战争、就业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将帮你构建起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动态的全新思维框架,抓住人类与人工智能共生演化的焦点。

不仅如此,泰格马克还将目光投向了这场变革更为深远之处:在遥远的未来,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人类能否与人工智能实现共生与繁荣?宇宙生命发展的终极物理极限是什么?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在这场变革中迎来重生,同时又不会陷入危机,丧失生而为人的意义?

这是对于当下时代来说一场非常重要的对谈,这个星球未来的命运、人类的困境和希望、我们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福祉……当优于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出现后,未来世界的图景将会是如何?本书均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思考:生命已经走过了1.0生物阶段和2.0文化阶段,接下来,生命或将进入能自我设计的3.0科技阶段。

02| 《AI 3.0》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甚至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前途命运,但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从问世到演化至今,人工智能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当下人工智能的能力边界在哪里?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差异是什么?未来人工智能又将面对什么样的挑战和机遇?关于这些疑问,本书将为你一一揭晓答案。

本书是超级畅销书《复杂》的作者、复杂系统前沿科学家梅拉妮·米歇尔历经10年思考,厘清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全新力作。该书源自米歇尔多年来对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真实状态的记录,她在书中通过5个部分揭示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可以做什么,以及在未来几十年我们能从它们身上期待什么”。

梅拉妮·米歇尔

在描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后,作者通过对视觉识别、游戏与推理、自然语言处理、常识判断这4个人工智能领域热门应用的发展现状和局限性的探究,厘清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特别是书中关于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机器翻译等方面的案例分析都充满了巨大的启示!而这些,都是当下人工智能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人工智能想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所必须重新思考的。可以说,看懂这本书,你将对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个全景式的认知。

03 |《智能时代:5G、IoT构建超级智能新机遇》(新版)

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出现与迅猛发展,对我们未来的技术叠代、商业和社会进步无疑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

首先,我们在过去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使用迎刃而解,比如自动驾驶、语音识别甚至解决癌症个性化治疗的难题等。同时,大数据和机器智能还会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行业都将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形成未来的商业模式。

因此,在《智能时代》(第一版)畅销百万册之后,本书作者、“文津图书奖”得主、硅谷风险投资人吴军博士对内容进行了超过60%篇幅的增补,力图全景呈现机器智能的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未来产业和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关于IoT、5G通信的发展,以及区块链与机器智能的紧密结合,进行了深度阐述。

04 |《连接未来:从古登堡到谷歌的网络革命》

从古登堡到谷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前主席汤姆·惠勒在本书中追溯了网络变迁的五百年,深度解析并对比了历史上的三次网络革命——

第一次网络革命诞生于约翰内斯·古登堡在15世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催生出第一个大众信息经济;第二次网络革命发生在19世纪初,铁路和电报这两项发明结合在一起,压缩了空间和时间,重塑了几个世纪以来一成不变的社会;第三次网络革命则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互联的方式上,它直接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颠覆了工作、隐私、教育、媒体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惠勒也是国家档案基金会前主席兼总裁、布鲁金斯学会访问学者,他将人类历史上的网络革命置于现代视角之下,讲述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和对网络安全的需求将如何奠定第三次网络革命的基础。同时,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追溯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多角度剖析了现代社会矛盾的根源,讨论了网络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既有身临其境的历史侧写,又有作者本人的真知灼见。

显然,了解网络革命,已成为每个数字时代公民的必修课。计算与通信重新定义了时间与空间,我们该如何应对接踵而至的变化,以及正在发生的第三次网络革命?

05 |《技术陷阱:从工业革命到AI时代,技术创新下的资本、劳动与权力》

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给社会的主要工作形态带来深刻影响,而这种影响有正有负。人类终是无法逃避时代的裹挟,但以史为鉴,我们可以选择知道:它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权力分配?或者说,我们该如何适应AI时代?——这是这本书想回答我们的。

全书系统全面地回顾了近几百年技术进步的历史,带读者遍览各个时代技术进步对人们工作形态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时代“打工人”的处境,并最终将目光转向未来,试图分析当前的AI革命将对我们的工作造成何种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做出应对。本书作者、知名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卡尔·贝内迪克特·弗雷力图说明,技术进步对收入造成何种影响,将决定人们对它的态度。

图源:IC Photo.webp

人工智能历史发展阶段_人工智能chatgpt4.0发展史_人工智能历史

比如,工业革命是历史上的重大时刻,但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它的巨大后果。正如本书所表明的那样,工业革命从长远来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和繁荣,但机械化的直接后果对大量人口来说是毁灭性的。中等收入岗位减少,工资停滞不前,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利润激增,经济不平等加剧。

作者证明,这些趋势大体上反映了今天源于计算机革命的自动化时代的趋势。正如工业革命最终为社会带来非同寻常的利益一样,人工智能系统也有潜力做到这一点。而作者想要强调的是,在眼下这场新的技术革命中,过去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面对现在的状况。

06 |《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

我们正身处一个被算法悄然影响的时代:购物网站用算法来为你推荐商品,点评网站用算法来帮你选择餐馆,GPS系统用算法来帮你选择最佳路线,媒体平台用算法来推送新闻内容,公司用算法来选择求职者……那么,当机器最终学会如何学习时,将会发生什么?

对此,目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乐观派认为机器学习值得期待,它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悲观派认为会学习的机器太聪明了,会来统治人类。本书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国际机器学习学会联合创始人佩德罗·多明戈斯,则通过不同学科的论述给我们讲述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

仅以生活中的细部为例,手机遥控灯、遥控电饭煲、遥控热水器等智能设备日益普及,正是由于算法的变革极大降低了智能家居的成本,让人们迎来了物联网机器学习的时代。并且,如何让机器为人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书中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作者指出:机器学习五大学派,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主算法,能帮助人们解决特定的问题。而如果整合所有这些算法的优点,就有可能找到一种“终极算法”,该算法可以获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知识,这也必将创造新的人类文明,而这也是我们为何必须了解终极算法的原因所在。

值得补充的是,不同于传统的算法书籍,本书是适合大众阅读的科普性作品。书中案例都是从当下人们熟知的案例切入,不晦涩难懂,阅读之后能明白算法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同时其背后的算法工程师又进行了多少工作。

07 |《AI的25种可能》

Edge网站被誉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网站”,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一直被视为最能激发思想火花的网站——它聚集了当代2000多位在学术界和思想界有影响力的重量级人物,他们在论坛里相互交锋,任何伟大的、有趣的、有争议的想法都能在这里讨论。

同时,每一年,其中100位全球最伟大的头脑会坐在同一张桌子旁,共同解答关乎人类命运的同一个大问题,开启一场智识的探险,一次思想的旅行!而本书正是来自Edge的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集结了诸多来自人工智能领域内外重要思想家的对话,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及含义,以及如何推动人工智能领域更好的发展。

书中,Edge创办人约翰·布罗克曼携手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艾莉森·高普尼克,计算机科学家朱迪亚·珀尔、斯图尔特·罗素、丹尼尔·希利斯,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戴维·多伊奇,科技史学家乔治·戴森,以及艺术家、发明家、企业家等多个领域的25位顶尖思想家,提出了AI的25种可能,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类自身的25种可能,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大思考。

08 |《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自从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现象级畅销以来,国内出版界掀起了“大历史”类书籍的写作与引进风潮,其中不乏佳作,却也良莠不齐。传统历史学者们秉持人文精神,坚守文化堡垒,依旧珍视并相信人类信念的力量。而一些崇尚“技术”、“工业”的作者,则通过庞杂的知识梳理,勾勒出一幅幅别开生面的历史图卷。

元版《梦溪笔谈》:关于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的记载

比如,这本以技术驱动为视角、以技术发生为经线、以人类攀爬技术天梯为纬线的书,从两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选出14个历史关键时刻,洞察人类不可逆转的命运走向,“导演”了一场文明演进的大戏,意在说明技术从来都是启蒙人类的第一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对其评价道:“它打破了专业铁笼的束缚,进入跨学科的‘汇流’视野,来探究技术发展与社会演化的互动历程。从细致的个案考察中呈现时而令人惊奇的发现,从而阐发独到而宏阔的分析思考。这是一个妙趣横生、充满真知灼见而发人深省的故事,甚至是一个动人的故事。最终,这是关于我们的时代与未来的故事。”

09 |《失序:机器人时代与全球大变革》

早在2001年,电影《人工智能AI》就向观众展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中期,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从事大量工作的场景。那时的我们,沉浸在剧情中的同时,会觉得这个“科幻”的世界还很遥远。

然而今天,全球化已进入4.0时代,智能技术正以更个体化、更猛烈、更不可控、不可预测的特点席卷全球,引发大变革。兴趣推送、机器人客服、自动驾驶、物联网……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行业和领域崭露头角,它们能够更快、更准、更好的处理和解决问题,人们渐渐感受到了威胁。

电影《人工智能AI》截图,从事各个行业的报废机器人

于是,灵魂拷问来了,科幻电影中描述的世界会到来吗,人工智能会取代我们吗?如果变革不可避免,哪些工作岗位不会被取代,人工智能的崛起又会催生出什么样的新行业、新岗位?

全球化研究资深专家理查德·鲍德温认为,伴随着机器人时代的到来,以及通信壁垒、语言壁垒的打破,“白领机器人”与“远程移民”发起就业冲击,新的职业阶层将会诞生。通过历史全球化两个视角,作者深刻分析了机器人时代全球将会产生哪些新的变化、动乱,又会产生哪些新的反抗,政府又该如何解决,并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未来的基本蓝图。

同时,纵观全球,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全球失序的范围及影响正在扩大。未来不接受预约,旧规则只适合旧问题,我们需要为新工作做好准备,为新经济制定新规则,从而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避免全球性失序与混乱。

10 |《彼得2.0:一个人类赛博格的自述》

本书也是人类第一个赛博格的诞生记——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是一位机器人科学家,他在2017年被诊断患有运动神经元病(MND),俗称“渐冻人症”。并被告知这一疾病将损害他的大脑和神经细胞,导致所有肌肉萎缩,大约两年内就会失去生命。

但是,彼得拒绝向命运低头,他不愿失去挚爱的一切,家人、朋友、周游世界的能力,尤其难舍跟他患难与共的伴侣……基于自己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了解,以及对这一领域未来发展的见解,他决定将这次绝症视为一次机会,把他对机器人技术的迷恋付诸实践,将自己改造成世界上第一个赛博格(电子人)

2022年6月15日,世界上第一个赛博格彼得 2.0终究还是宣告死亡

这项改造需要经历一系列极其复杂和危险的手术,手术完成后,彼得与外界的交流将通过一个类似于“阿凡达”的外挂大脑来进行,他的生命形态也将通过AI与大脑神经的互动得以延续,这对于人类生命的定义,生与死的边界,都将是一次彻底的改变。而作为人类的彼得1.0将正式转变成作为赛博格的彼得2.0,本书也正是由彼得和彼得2.0共同完成的(前3/4由彼得完成,最后一部分由彼得2.0完成)。

尽管过程充满艰辛,彼得却对未来十分乐观。他将这次转变视为实现自己科学抱负的好机会,也希望借此为人类探索新的选择。此后,他的故事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广泛关注,2020年8月正式上线的纪录片《彼得:人类赛博格的诞生》,就是英国电视四台根据其经历所拍摄。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