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高校扩招 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第1年

2002年12月25日10:05 新华网

大学生“求职经济”:10亿元的“大蛋糕”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专电(记者徐江善吴献刘茜)柳叶细眉,配一双明亮眸子。满头黑瀑布般飘逸的长发,衬托着一张青春焕发的瓜籽脸……不要以为这张制作精美的彩色照片是某位影视歌星,这只是上海一位普通女大学生求职简历的封面。上面还写道:“梦,开始的地方”。在上海市人才服务中心主任曹新生的办公室,放着厚厚一摞大学生求职简历,个

个制作考究,装潢精美。

大学生求职要花多少钱?

记者最近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采访,高校师生们不约而同地讲出一个新名词:“求职经济”。它是指大学毕业生为择业而付出的种种消费:为求职制作简历;为应聘置办行头;为参加招聘会购买门票以及花费的汽车、火车或者飞机票,还有为求人找工作送礼等等。

有了chatgpt以后怎么就业_以后就业有什么目标和期望_以后的就业

别再把大学生当“摇钱树”了

大学生求职期待“零成本”网上求职越来越诱人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长彭先进说,改革开放以后,考上大学的都是青年中的精英,那时候大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社会“订购”一空。一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大学毕业生还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1994年高校招生并轨实行收费,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分配改为就业指导,自主择业的比例逐年增多。到2000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基本形成。

教育部副部长张宝庆指出,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招,“精英教育”已经变为“大众教育”,加上我国用人机制还不算灵活,一些大学毕业生又眼睛只盯大城市,导致目前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于是,为求职就业形成的“求职经济”应运而生。

在北京工商大学,记者采访了一位仍没有落实工作单位的田姓女毕业生。她从去年11月开始就四处奔波,凡有招聘会她就去,光花在招聘会门票上的钱就有上百元了。平常她打电话、邮寄简历更是家常便饭。简历印制精美,6块钱印一份,她已复印了几百份,只要有单位需求信息就投寄。小田说为求职已花了2000多块钱了,这还不算为了加强联络、早日应聘成功而专门买的一部手机和一套衣服。

在内蒙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上,一些求职学生或西装革履,或描眉涂唇,人人手里拿着一叠装帧精美的求职自荐书,有的还是彩页,里面贴着本人的艺术照。一位求职的同学介绍说,学生求职前准备工作的花费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上千元。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今年是高校扩招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的第一年,全国有大学毕业生145万,2003年达212万,2004年达250万。大学毕业生的求职花费为500元到2000元。保守地估算,如果每个大学毕业生求职费用为500元,按全国200万毕业生计算,“求职经济”的规模将超过10亿元。(完)

【推荐】【】【】【】

免费试用新浪15M任你邮 获数码相机、手机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