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针对新冠疫情下高校学生舆情引导做了比较全面的阐释,分析了现有疫情下大学生谣言传播的特点,并提出了疫情下高校学生舆情引导的机制,为疫情防控下高校学生舆情引导工作指引方向。

关键词:新冠疫情;高校;舆情引导

2020年一场突然袭来的疫情打破了春节传统的喧闹,一时间伴随着“新冠肺炎”、“病毒”、“口罩”、“武汉封城”等字眼的新闻报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疫情发生后,其相关新闻传播路径也呈现多元化特点。 在网络上,人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表达自己对疫情的关注,其中一种便是转发各种尚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这些信息,部分信息被证明是谣言,如喝高度酒能抵抗新冠病毒等。一些有关疫情的虚假谣言危害程度与传播速度是不容忽视的。在自媒体时代下,疫情虚假谣言经过略微的渲染与包装后容易被社会大众所关注、传播并放大,其滋生蔓延往往会不胫而走。现在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一些不实的虚假信息一旦蔓延传播开来,将会给全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不仅会制造恐慌情绪,误导老百姓做出错误的行为,扰乱社会秩序,严重者会使疫情防控工作前功尽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疫情的虚假谣言防控工作不能懈怠,更不能忽视。

高校学生具有很强自我判断意识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得高校学生逐步成为网络活动中的主力军。高校学生同样关注着社会的一点一滴的动态,“记者心理”使其不假思索地第一时间对疫情相关事件进行传播,但是 在分辨性和自控性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缺乏对疫情敏感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所以,出现疫情谣言后, 大学生可能成为疫情谣言事件传播发酵的“源头活水”。面对疫情社会热点新闻,针对高校学生现有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舆情引导,告诉学生不信谣、不传谣,保护自己的同时谨防被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把好疫情防控网络传播关口。

01

新冠肺炎谣言信息在高校学生中传播特点

(一)快速反应性和多元散播性

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 拥有主动的发言权与传播权利,多平台领域如微信、贴吧、论坛等交互性、集聚性很强的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量更多,更全面。遇到疫情相关的新闻时,会第一时间通过多种平台进行散播,此时就有可能被一些不良媒体和个人利用,如新冠病毒会形成病毒云感染大片人群、中国人(华裔)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等,让类似疫情谣言进行发酵、蔓延,给社会以及疫情防控带来很多麻烦,此时的大学生快速反应和多元传播就有可能为疫情谣言传播的“中坚力量”。

(二)传播放大性和缺乏判断性

高校学生有着强烈的 参与社会管理意识和时刻接近媒体披露疫情真相的意识,如针对疫情期间的吃保健品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疫情谣言,大学生便可能成为疫情谣言事件传播的信息源头。然而,高校大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探索社会,他们正处于思维和心理发展的塑造阶段,在深层次上,一些学生 缺乏相应的辨别是非能力,容易冲动[1],未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理性思考就将疫情信息过微信等网络平台传播,而目前疫情相关事件社会关注度很高,容易让一些不良媒体和个人进行利用,并进一步放大疫情谣言,如部分西方媒体所谓的中国武汉阴谋论的虚假新闻,其危害程度不可想象,会使整个疫情公共卫生事件产生源头性的偏差。

(三)疫情谣言传播易感性

对于近期疫情期间谣言进行搜索,网络上充斥着“新冠病毒来自实验室”“降雪会抑制病毒传播”“吸烟者感染新冠病毒率远低于非烟民”等博人眼球的字眼,存在 标签化解读和 消费疫情的嫌疑,高校大学生有着极强的 好奇心理、 盲目从众的心理,使得大学生成为疫情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而且谣言传播的积聚性和关注度也会给疫情防控带来麻烦。

chatgpt带来的舆情监测情况_舆情监测信息_舆情监测手段落后

02

新冠疫情下高校学生舆情引导机制。

(一)建立高校学生疫情舆情收集机制,及时掌握舆情动态

互联网高速发展,大学生通过网络媒介手段如:微博、QQ、微信、百度贴吧、BBS论坛,针对疫情所引发的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见解,学生表达意见的途径多种多样,使疫情谣言传播渠道多元化,给疫情期间建立全面的舆情收集机制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构建 “学校防控领导小组-学院领导-辅导员-班级舆情监督员-监督小组组长-学生”的六级网络信息循环收集机制,设立各班级宣传委员为班级舆情监督员,同时将班级人员分成小组,选出舆情监督小组组长,做好舆情监督员和小组组长培训的同时,分层次进行网络舆情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动态,预判疫情谣言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的风险,将疫情谣言传播的危害尽可能的降低。

(二)建立高校学生疫情谣言应急处理机制,抑制谣言滋长

当大学生在缺乏理性思考的情况下传播疫情相关谣言时,应立即启动高校学生疫情谣言应急处理机制,辅导员得知信息后应立即介入调查,稳定学生情绪的同时耐心细致的询问,第一时间对事件的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上报疫情防控有关领导,根据有关指示进一步的消除疫情传播传播的消极影响,如利用最新的官方信息进行网络辟谣,做到 引导发声,权威发声,以最快的响应来抑制疫情谣言的滋生蔓延,事后要对疫情谣言传播事件进行总结,并对其他学生进行案例教育,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建立快速响应的应急处理机制的关键在于,能够及时掌握学生中间疫情谣言传播信息,并及时正面的处理回应,以防疫谣言情件进一步的滋生蔓延。

(三)开展疫情专题媒介素养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下,针对大学生面对疫情新闻事件分辨性和自控性上存在着不足,世界观和人生观尚不成熟,高校需要加强大学生疫情专题媒介素养教育,当遇到疫情相关事件新闻后,才能更加真实和理性地处理疫情事件信息,做好信息传播的第一把关人。加强大学生的疫情专题媒介素养教育就必须通过 线上主题班会、疫情新闻专题教育、疫情谣言案例分析、组织观看官方新闻等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大学生对疫情新闻事件的正确认识和大学生客观、辩证地看待疫情新闻事件的能力,提高大学生面对疫情新闻事件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高校主流媒体“抢先发声、引导发声、权威发声”

网络中疫情相关新闻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这时高校应该 选择权威媒体和权威专家发布的最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疫情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如人民网、央视新闻、学习强国、新华社等等权威平台,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实时数据。利用学校的两微一端等宣传平台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精准的科普教育,帮助学生理性看待疫情,调整心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及勤洗手、戴口罩、不去人员聚集区等基础防疫知识的普及。高校应该 针对疫情期间有关学校的谣言进行辟谣,如:学生开学时间已定等的谣言,及时利用学校官方媒体进行更正,并追溯谣言源头,提醒学生不信谣、不传谣,有问题及时和老师沟通。定期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向大学生宣传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前赴后继的逆行者,他们或是奋战在抗疫一线,几天几夜没有好好休息的医生护士、公安民警、志愿者,或是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2],用疫情期间正能量新闻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疫情观、人生观。

现在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高校的疫情防控务必是坚持依法、科学防控,筑牢疫情防控高校关口,同时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遏制网络疫情谣言,切断其传播渠道。从而保障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为清朗疫情网络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

[1] 安鑫,天津市高校危机事件信息传播机制研究[J],科学咨询,2020(1)

[2] 王中元,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3)

作者简介

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