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能写代码写剧本写作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产品突然爆火,它一亮相就引发网友关注,呈刷屏之势。

公开资料显示,为人工智能公司于去年11月推出的聊天机器人,通过从数百万个网站收集信息,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能为用户提供撰写邮件、视频脚本、代码,设计商业策划,翻译等服务。最新数据显示,的用户暴增至1亿人,这也是人工智能诞生以来,最快用户破亿的软件产品。

记者尝试向发送了作诗的请求,要求要有“紫金山、玄武湖、金陵、南北朝、城墙”等南京元素。经过短暂5秒左右的“思考”,给出回应:“南京,紫金山的后裔,玄武湖畔梅花绽放;龙盘虎踞,历史长卷,金陵名城,南北朝骄傲”。记者继续追问这首诗参考了哪些内容,是否有版权纠纷?表示,这首诗通过模拟人类诗人的写作风格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生成,不会带来任何版权纠纷问题。

这首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水平怎么样?南京理工大学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宗刚表示,诗歌被誉为“文学皇冠上的明珠”,几年前机器人微软小冰经过了学习训练,开始尝试写诗,甚至出了诗集,其中不乏佳句。但目前就的这些诗歌创作而言,文字还属于套路化的无机组合,它不是有机的整合,跟真正的诗歌创作中的有机文字相比,还缺乏生命力和诗歌的意蕴。

科技战略专家、江苏省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尝试体验了解聊天机器人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理解。他在网站中提问:中国科技体制改革下一步怎么做?回答道:改革建议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科技支持、推广科技成果、加强科技合作考虑。“机器人给出的答案是基本的范式,处于入门级的,对刚进入某一领域的‘小白’是指引,但对人类专家来说还是有点过于简单,如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答案就是通识常识类的,在该问题回答上缺少深度。” 张华评价道。但他表示会继续关注:“人工智能会不断迭代升级,目前能解决一些基础性材料的收集。”“这些只是它目前的一些主要应用,它还有更多的潜在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泛。” 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徐鸣表示,它能大幅度提高使用者工作效率,大幅度减少一般性的工作。

对于的“横空出世”,一些人已经伸出双手准备拥抱它的到来。中国移动江苏公司某研发部门工程师余新告诉记者,人机对话成为了近期同事们聊天的热门话题,大家普遍认为该项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研发人员的重复性基础操作,但无法完全取代程序员的工作,从这点来看是个利好消息。

“如果机器取代了我的工作,我还能做什么?”许多网友面对“突袭”显得惊慌失措。有人提出了对其技术国内化落地带来的职业冲击隐忧,数据录入员、电话销售员、新媒体编辑、线上客服等工作将面临较大冲击。

甚至,它向一些脑力劳动程度较高的职业发起了“挑战”。有人试图向它提出法律咨询问题,并得到了较为正确的答案。但也有人认为,普通的诉讼工作很容易被替代,但律师最重要的工作不仅仅是诉讼流程等工作,而是为委托人解决问题。比如,在委托人无法提供关键直接证据的时候,律师为其找到关联第三方证据并形成证据链,所以并不用担心马上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那自己如何看待取代人类工作的问题?它回答:“是的,有些职业,特别是那些需要重复性和精确性任务的职业,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影响。然而,人类仍然在创造新的职业和需求,并且技术也将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因此,我认为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共存和协作,而不是相互替代。”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边界变小,

各行各业要抢抓机遇

之所以让大家感到震撼,是因为其用户体验大大超越以往的人机对话产品。普通使用者感觉到,自己不再是跟“人工智障”对话,它对问题的理解很清楚,生成的文本也很流畅,的确像是一个“人”在进行回复。专业人士则发现,它在自然语言处理的系列任务上,比如文本理解和生成、对话问答、机器翻译、程序代码生成等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是怎么做到的?

很多专业人士对其做了技术推演。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戴新宇分析,从技术层面讲,这其实是近几年深度神经网络、大语言模型的研究不断发展带来的成果,“通俗点说就是巨大的数据加上巨大的算力催生了这样一个大语言模型。”他坦言,的模型里面有一些技术是业内已经掌握的,但是也有一些工作原理机理大家还没有完全搞清楚,比如上下文情景学习、推理链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定程度上推进了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它似乎无所不能。人工智能真的到了一个可以自主生成各种内容的阶段了?是不是可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戴新宇认为,还有一些瓶颈问题有待解决,比如严格的数学推理,它可能还做不到;需要非常高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回答的问题,它可能也回答不对;对于一些复杂系统的决策它可能也做不了。这些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chatgpt智能ai机器人_机器智能人工心理_机器智能人影片

“这波冲击,对整个人工智能行业带来的影响不可低估,它内在的原始创新和新的技术及工程理念,以及对其他专业和行业的影响,需要大家去重视。”戴新宇认为,尤其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潜在机会,未来类似的人机对话系统功能会越来越强大,各行各业抓住机遇,思考怎样通过深度的交叉融合获得一些突破,就有可能开辟一些新的赛道。

“当前,人类世界迎来了由人工智能所驱动的内容生产。”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桥说,的一个关键技术在于采用了多模态机制,从本质上来说,它通过迁移学习这条路径,优化了很多复杂的建模思路,“但是让它飞起来的一步,我认为还是将稳定扩散模型这一套非常深刻的理念引入到建模中来,这是非常‘神’的一笔。”

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边界在哪里?王桥表示,我们人类在宇宙中作为“万物之灵”,重要的本质就是会创造工具。回顾科技发展史,一直到计算机时代之前,人总体上处于对机器的主导地位,主从关系是很明确的。但是到计算机发明之后,普遍出现了一种焦虑:一方面希望机器更聪明,另外一方面又担忧失去自己的驾驭地位。“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确会替代一些下游末端的工作,但是从更积极的层面来说,人类社会也同样需要人工智能的辅助。”王桥说,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暂时还没有发展到能触动人类心灵的具有灵魂感的存在,“所以我觉得碰到新的科技发展机遇,拥抱未来,拥抱新的技术,这当然不是坏事。”

“国产版”将开放,

江苏企业正在实现落地

火爆的同时,国产版也在谋划布局。百度2月7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官宣:生成式对话产品大模型新项目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敬请期待。记者从官方微信号得知,“文心一言”项目将于3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目前,文心一言在做上线前的冲刺。

“相关技术,百度都有。百度在人工智能四层架构中,有全栈布局。包括底层的芯片、深度学习框架、大模型以及最上层的搜索等应用。文心一言,位于模型层。”该推文中提到,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数十年,拥有产业级知识增强文心大模型ERNIE,具备跨模态、跨语言的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他表示,是人工智能里程碑,更是分水岭,这意味着AI技术发展到临界点,企业需要尽早布局。

与此同时,国内许多企业的人机对话技术专利申请也加快了脚步。截至2月8日,天眼查App显示,我国目前有408项“人机对话”相关专利申请信息,其中超八成为发明专利。其中2023年已有7项相关专利公布或获得授权。

记者注意到,“人机对话”专利“混战”不乏互联网巨头的加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可实现人机顺畅沟通;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及预训练语言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专利可提升问答交互的准确性;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人机对话方法以及对话系统”专利可识别用户异常行为进行回复。而位于我省的南京云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于2023年1月20日公布了一项名为“面向人机对话的地址要素解析方法、系统与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发明专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一些科技企业已经在人机对话系统的应用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南京星蝠科技有限公司CEO魏佳星和团队已经对人机对话技术专利进行了落地:其公司微信公众号从标题到正文全部使用写作。“写一篇关于AI外呼产品的销售策略。”早在1个月前,对该问题的答案就令魏佳星出乎意料,它从了解客户需求、解答疑惑、强化价值、讲述客户收益、跟进客户等7个方面进行了回答,条理清晰。

但在公司智能客服领域应用人机对话技术,魏佳星认为暂时还行不通。他坦言,目前应用落地的困难主要有3个,首先是成本太高,目前调用一次的费用在几美分,而智能客服一天的问答次数可能达到几十万次;其次,目前它回应速度还不够快,不能完全符合对客服的即时回复要求;最后,按照目前的人工智能水平,没有办法对回复内容进行个性化训练。

国内类似技术何时才能实现弯道超车?魏佳星认为,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实现同等甚至更优质算法,要基于开放的非常大量级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其形成一定文本内容逻辑体系,就像拥有了“生命”。

不可忽视的是,类似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内的落地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魏佳星认为,解决人机交互中“听得懂”的问题,自然语言处理(NLP)是核心。而在基础设施端,不仅需要扎实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云基础设施、高算力的AI芯片,还需要数据和算法的支持。如果将人机对话比作一辆车,数据就是它的“燃油”,算力就是它的“发动机”,算法则是它的“大脑”。

“在网络安全领域,可以帮助网络安全专家快速识别潜在的攻击行为,并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攻击,还可以帮助网络安全专家分析攻击者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防范未来的攻击。”南京聚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化农告诉记者,还能用于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安全研究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