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 AI),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以为例,尽管大语言模型可以让其做到体验友好的语义交互,而且能够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但多模态感知和行为交互能力有限,所以还不是人类理想的智能体,还不能做不具备多模态感知和行为交互能力,所以还不是人类理想的智能体。
究其根本,人工智能还是要依靠人类的技术“输入”大量信息。例如常常提到的“深度学习”依赖针对不同的任务收集的海量数据集、网络架构,以及专家的训练,在特定领域、特定规则的限制下发挥作用,本质上是运用大数据解决某些不确定性问题,这种方法也类比于逻辑学领域的归纳论证法,存在一定的机械性。
那么,在未来,是否会有这样一种技术实现真正的“智能”,不仅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并且能够老老实实地听从命令完成任务?答案是肯定的,这项技术就是具身智能。近日,这样一种声音正在被业界所关注:人工智能的下一个浪潮将是具身智能( AI),即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
那么,这个最近被频繁讨论的“具身智能”究竟是什么?它与人工智能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今天,请跟随《中国科技信息》一探究竟。
到底什么是“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翻译于英文 AI,字面意思就是具有身体的人工智能。简单点说,就是能理解、推理、并与物理世界互动的智能系统。而搭载具身智能技术的“智能体”则具备自主决策和行动能力的机器智能,它可以像人类一样感知和理解环境,通过自主学习和适应性行为来完成任务。
听起来这似乎是存在于好莱坞未来电影中的一项技术,但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具身智能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人工智能源点级人物艾伦·图灵的理论设想。
为何这一概念被“冷落”数十年?这是因为具身智能的实现包含了人工智能领域内诸多的技术, 这些技术也是近年来才开始慢慢成熟起来。例如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等。目前,具身智能已经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研究方向,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内的机构都在推动具身智能的发展。
具身智能或将接近人类智慧
这其中,为机器人打造“大脑”的最终方案,或许无法仅仅依靠人工智能,而更要依靠具身智能。在对于具身智能的讨论中,专家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是AI的终极形态。
虽然具身智能依靠人工智能领域诸多技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也有着本质的分别。具身智能一开始就为自己将来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的目标,既有聪明的大脑、灵活的躯体、灵巧的肢体,还有敏锐的感官,大脑和躯肢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智能体,最终成为接近人类智慧的新物种,实体机器人就是一种具象的雏形。
基于类人的目标设定,无论身处模拟还是现实世界,具身智能体都在学习如何更像人,完成的任务更像人类的任务。这个领域在各个方面都在进步,包括新的世界、新的任务和新的学习算法。
未来AI领域将是“具身智能”的天下
基于各界对具身智能的探讨,当下国内外技术研究重点放在了机器人如何智能地执行物理任务上,包括发展无人车、家用服务机器人等。例如,有了具身智能技术的“加持”,如果人们希望家务机器人学会洗碗,只需要给它观看洗碗的视频,机器人就可以接受指令执行这一任务。
在我国,政策端已开始着目于具身人工智能。北京市日前发布《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其中便提出探索具身智能、通用智能体和类脑智能等通用人工智能新路径,包括推动具身智能系统研究及应用,突破机器人在开放环境、泛化场景、连续任务等复杂条件下的感知、认知、决策技术。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可以说,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将是“具身智能”的天下,就是要创建软硬件结合的智能体。它能够像“生命体”一样,既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学习不断进化,也可通过“遗传”把进化成果遗传给下一代,从而进化成越来越高级的智能体。
如今,随着一套新的虚拟世界的建立和运行,具身智能体已经开始发挥这种潜力,在他们的新环境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不过,从人工智能到具身智能,未来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毫无疑问,这也是人类科技的必由之路,期待具身智能为人类带来新一轮的科技变革。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回复